MOM首单即将本土化 10公司抢发伞形信托
来源: 苏信理财 时间:2012-04-16
继TOT(信托中的信托)、FOF(基金中的基金)后,一种新的投资管理模式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在国内兴起。
《投资者报》近日获悉,平安罗素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平安罗素)即将牵手交银国际信托,发行自己的第一款MOM产品。
平安罗素称,这是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MOM产品。目前,他们已经拜访了100多家阳光私募,并将在以后每年拜访200家以上,在4年内形成自己的中国私募基金经理能力数据库,从而将美国罗素投资的MOM引进到中国。
不过,第三方机构和阳光私募投资经理已经普遍将目前兴起的伞形信托等同为MOM。最近,就有多家阳光私募表示,信托公司在找他们发行结构化伞形信托产品。短短时间内,目前包括平安信托、深国投在内10多家信托公司在运作伞形信托。
同样是选择管理人组合的产品,MOM与伞形信托究竟有什么区别?对于现有产品相对单一的资产管理行业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MOM与伞形信托之辩
早在40年前,美国罗素集团开始做一种叫做“投资管理人”的研究,并随后首创了“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目前,罗素集团管理资产规模为1550亿美元,咨询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2011年4月,中国平安联手美国罗素投资集团,成立了平安罗素。也正是在2011年下半年,伞形信托开始热络起来。
私募排排网总编龙舫对本报分析,伞形信托是在一个母基金下设立若干子基金,各子基金依据不同目标和策略来进行独立投资决策。由于子信托采用的是虚拟账户,因而能克服证券投资信托账号短缺和账号费昂贵的问题。“最早是平安信托开始发起,后来深国投等也加入进来。”
从伞形信托兴起的原因看,也更多是信托公司拓展业务的权宜之计。“现在信托账户越来越少,价格也贵。信托公司为了把规模放大,一个母信托带5~10个子信托,做到10个亿元规模是容易实现的”。
在他看来,伞形信托与MOM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两者对资产管理人数量的覆盖不同。如平安罗素是自己作为管理人挑选子管理人,凭借自身的研究能力,可以去挑选相对优秀的管理人,并根据投资者需求的不同风格、预期回报率来挑选。而其他信托公司并没有如此强的研究能力,长期合作的私募数量毕竟有限,未必能够挑选到符合预期收益率的品种。
虽然数量在增多,但龙舫觉得,伞形模式能否成为主流还不好说。“信托公司使用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被逼的,如果未来信托账户放开,可能就不会再选择这类方式。”未来,更多是像平安罗素、私募排排网等有研究能力的第三方,才会采用MOM模式。
在平安罗素投资高级研究员张子冰看来,虽然伞形信托与MOM看起来有点像,但区别是看他们怎么凑在一起,怎么管理。“伞形信托只是将不同的私募凑在一起,谁愿意进来谁就进来。而MOM是要经过优选和组合管理的主动管理。国内现在没有跟我们很像的模式。”相比较而言MOM模式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可以说是定制化的管理。
此外,MOM的又一优势,是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深入研究。过往只看业绩选管理人是有缺陷的,而MOM会对基金管理人细分到性格、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个人行为表现等方面。
从海外MOM的历史业绩看,MOM超越了共同基金平均水平,体现出优选基金管理人和多人管理分散风险的双重优势。
目前,平安罗素团队有20多人,主要是投资研究人员。他们计划每年新增200多名管理人,有些公司需多次调研。张子冰分析,罗素的模式不只在国内被很多人模仿,在全球范围也有很多人想学。比如黑石、贝莱德等公司,但结果是学不像。
首单只欠QFII额度
张子冰对本报表示,目前平安罗素首只MOM筹备就绪,正等待外方股东罗素投资QFII额度的获批。
他认为,MOM最大的特点,是不仅仅像TOT那样去购买一个资产,而是会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增加些策略创造收益。“在管理人上,不仅是阳光私募,包括公募、券商资管、QFII管理人在内,而从中选出比较适合组合投资的管理人合在一起,形成某一种组合风格收益特征的产品,从而实现某一种目标。”
不过,业界认为,MOM的难题,是中国资产管理人管理经历都较短,没有丰富的参考数据,所以其本土化需要得到国内投资者的信任;另外,由于子基金的管理人,同时还有自己的产品在运作,所以独立性与规避风险变得很重要。
平安罗素表示,会在研究上加入某些中国特色的指标,比如调研私募获取研究信息的渠道,考验其研究能力,并持续跟踪所聘用投资管理人其他账户持仓情况,对比所有产品的净值变动,从而保证不出现风险。
对于独立性问题,张子冰还解释,MOM要求相对独立,比如首只产品并没有选择平安信托。在运作模式上,不限定于一定跟平安信托内部合作,而看重谈判结果。他们的调研结果与数据,也不会跟平安集团及其他子公司共享。
在国外,MOM已是一种主流的产品形式,客户群既有机构投资者客户,也有个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比例占80%,像波音一个客户就在上百亿美元。而在国内发展空间还很大。张子冰表示,平安罗素主要会面对三类投资者:一是QFII;二是机构客户、企业年金、财务公司;第三块是面向个人发行的集合产品。
“在MOM模式下,具体参与基金管理的资产管理人,考虑的是怎么做好业务。而且跟机构客户打交道比较容易,互相理解的程度很高,这些管理人也更有兴趣。对于不同客户的风险特质,我们都会解决。而且他们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只需要专心做好投资就行。”
无论如何,这样一种对投资管理人研究与组合的投资空间还是很大的。
龙舫分析道:“现在全国有800多个基金经理,600多家公司,以后随着私募管理人越来越多,普通的投资者很难去找到合适他的管理人,很难辨别哪些优秀,这种组合管理的角色就显得更重要。”
《投资者报》近日获悉,平安罗素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平安罗素)即将牵手交银国际信托,发行自己的第一款MOM产品。
平安罗素称,这是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MOM产品。目前,他们已经拜访了100多家阳光私募,并将在以后每年拜访200家以上,在4年内形成自己的中国私募基金经理能力数据库,从而将美国罗素投资的MOM引进到中国。
不过,第三方机构和阳光私募投资经理已经普遍将目前兴起的伞形信托等同为MOM。最近,就有多家阳光私募表示,信托公司在找他们发行结构化伞形信托产品。短短时间内,目前包括平安信托、深国投在内10多家信托公司在运作伞形信托。
同样是选择管理人组合的产品,MOM与伞形信托究竟有什么区别?对于现有产品相对单一的资产管理行业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MOM与伞形信托之辩
早在40年前,美国罗素集团开始做一种叫做“投资管理人”的研究,并随后首创了“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目前,罗素集团管理资产规模为1550亿美元,咨询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2011年4月,中国平安联手美国罗素投资集团,成立了平安罗素。也正是在2011年下半年,伞形信托开始热络起来。
私募排排网总编龙舫对本报分析,伞形信托是在一个母基金下设立若干子基金,各子基金依据不同目标和策略来进行独立投资决策。由于子信托采用的是虚拟账户,因而能克服证券投资信托账号短缺和账号费昂贵的问题。“最早是平安信托开始发起,后来深国投等也加入进来。”
从伞形信托兴起的原因看,也更多是信托公司拓展业务的权宜之计。“现在信托账户越来越少,价格也贵。信托公司为了把规模放大,一个母信托带5~10个子信托,做到10个亿元规模是容易实现的”。
在他看来,伞形信托与MOM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两者对资产管理人数量的覆盖不同。如平安罗素是自己作为管理人挑选子管理人,凭借自身的研究能力,可以去挑选相对优秀的管理人,并根据投资者需求的不同风格、预期回报率来挑选。而其他信托公司并没有如此强的研究能力,长期合作的私募数量毕竟有限,未必能够挑选到符合预期收益率的品种。
虽然数量在增多,但龙舫觉得,伞形模式能否成为主流还不好说。“信托公司使用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被逼的,如果未来信托账户放开,可能就不会再选择这类方式。”未来,更多是像平安罗素、私募排排网等有研究能力的第三方,才会采用MOM模式。
在平安罗素投资高级研究员张子冰看来,虽然伞形信托与MOM看起来有点像,但区别是看他们怎么凑在一起,怎么管理。“伞形信托只是将不同的私募凑在一起,谁愿意进来谁就进来。而MOM是要经过优选和组合管理的主动管理。国内现在没有跟我们很像的模式。”相比较而言MOM模式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可以说是定制化的管理。
此外,MOM的又一优势,是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深入研究。过往只看业绩选管理人是有缺陷的,而MOM会对基金管理人细分到性格、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个人行为表现等方面。
从海外MOM的历史业绩看,MOM超越了共同基金平均水平,体现出优选基金管理人和多人管理分散风险的双重优势。
目前,平安罗素团队有20多人,主要是投资研究人员。他们计划每年新增200多名管理人,有些公司需多次调研。张子冰分析,罗素的模式不只在国内被很多人模仿,在全球范围也有很多人想学。比如黑石、贝莱德等公司,但结果是学不像。
首单只欠QFII额度
张子冰对本报表示,目前平安罗素首只MOM筹备就绪,正等待外方股东罗素投资QFII额度的获批。
他认为,MOM最大的特点,是不仅仅像TOT那样去购买一个资产,而是会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增加些策略创造收益。“在管理人上,不仅是阳光私募,包括公募、券商资管、QFII管理人在内,而从中选出比较适合组合投资的管理人合在一起,形成某一种组合风格收益特征的产品,从而实现某一种目标。”
不过,业界认为,MOM的难题,是中国资产管理人管理经历都较短,没有丰富的参考数据,所以其本土化需要得到国内投资者的信任;另外,由于子基金的管理人,同时还有自己的产品在运作,所以独立性与规避风险变得很重要。
平安罗素表示,会在研究上加入某些中国特色的指标,比如调研私募获取研究信息的渠道,考验其研究能力,并持续跟踪所聘用投资管理人其他账户持仓情况,对比所有产品的净值变动,从而保证不出现风险。
对于独立性问题,张子冰还解释,MOM要求相对独立,比如首只产品并没有选择平安信托。在运作模式上,不限定于一定跟平安信托内部合作,而看重谈判结果。他们的调研结果与数据,也不会跟平安集团及其他子公司共享。
在国外,MOM已是一种主流的产品形式,客户群既有机构投资者客户,也有个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比例占80%,像波音一个客户就在上百亿美元。而在国内发展空间还很大。张子冰表示,平安罗素主要会面对三类投资者:一是QFII;二是机构客户、企业年金、财务公司;第三块是面向个人发行的集合产品。
“在MOM模式下,具体参与基金管理的资产管理人,考虑的是怎么做好业务。而且跟机构客户打交道比较容易,互相理解的程度很高,这些管理人也更有兴趣。对于不同客户的风险特质,我们都会解决。而且他们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只需要专心做好投资就行。”
无论如何,这样一种对投资管理人研究与组合的投资空间还是很大的。
龙舫分析道:“现在全国有800多个基金经理,600多家公司,以后随着私募管理人越来越多,普通的投资者很难去找到合适他的管理人,很难辨别哪些优秀,这种组合管理的角色就显得更重要。”
(xief摘自投资者报)